——访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教授宋立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消费市场活力十足。其中,服务消费热度高涨是最大亮点。
10月9日,国家税务总局最新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国庆中秋假期全国消费相关行业日均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5%。其中,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同比分别增长3.9%和7.6%,旅游、文化艺术体育服务需求强劲。国家电影局10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1日至8日,我国2025年国庆档电影票房为18.35亿元,观影人次为5007万。
服务消费是消费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中国经济时报:从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的消费表现来看,服务消费成为最大亮点。中央此前多次强调“培育服务消费新的增长点”,应该如何理解这一部署?
宋立:服务消费是消费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趋势来看,在早期经济发展阶段,消费以实物消费即商品消费为主,伴随经济发展阶段推进和人均收入水平提高,服务消费在消费中的比例越来越大。也就是说,伴随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消费将从物质消费转向主要以精神文化消费为主的服务消费阶段,服务消费日益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
从消费需求占GDP的比重(消费率)来看,世界范围内,消费率随着经济发展阶段性变化和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呈现“先降后升”趋势。如果按照人均GDP水平从低到高排序,居民消费率呈现比较明显的扁平状“W”型分布,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人均GDP最低,消费率最高;南亚地区人均GDP有所提高,消费率明显降低;中东和北非地区人均GDP继续提高,消费率进一步降低;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区人均GDP进一步提高,消费率有所回升;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人均GDP再提升,消费率再下降,为所有区域国家最低;中欧和波罗的海地区人均GDP大幅提高,消费率回升;欧洲和中亚地区人均GDP持续提高,消费率略有下降;最后是北美地区,人均GDP最高,消费率回升,但仍明显低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
通过分析可以看到,欧美国家的消费率回升,主要是服务消费拉动的。我国消费率同样呈现“先降后升”趋势,目前已经到了转降为升的关键阶段,下一步要在进一步扩大商品消费的同时,积极培育服务消费新的增长点。
当前,我国消费率明显低于发达国家。但判断消费水平是高是低,不能只看消费率,既要把消费率和消费增长率结合起来看,也要把消费率与投资率结合起来看。我国消费率偏低,并不是我国商品消费水平偏低,而是其他因素所致,既与我国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服务消费水平相对偏低有关,也与我国投资较高的“跷跷板”效应的“技术性”因素有关,还与全球化产业转移伴生的投资转移和消费“回移”有关。与新兴经济体相比,我国消费率偏低主要是我国投资率较高的“跷跷板”效应。与发达经济体相比,我国消费率较低主要是服务消费还没有到充分发展阶段,服务消费水平不够高所致。
因此,扩大消费要在保持总量消费势头的情况下,着力解决结构性矛盾,重点解决收入相对较低、边际消费倾向较高的农村居民和城镇低收入群体商品消费不足问题。应该下大力气消除当前影响消费的卡点、堵点,把商品消费潜力充分释放出来,同时,顺应服务消费发展趋势,大力发展服务业,增加高质量服务供给,推动服务消费较快发展,以保持消费增长率快速增长,以此来逐步提高消费率,而不是撇开消费增长来谈提高消费率,千方百计抬高消费率。
我国服务消费比商品消费增长势头更快
中国经济时报:我国服务消费发展情况如何?
宋立:我们可以对服务消费和服务贸易作个国际比较。由于我国服务贸易长期持续逆差,国内服务业供给基本上用于满足国内服务消费需求,可以大致从服务业增加值占比看出服务消费的发展走势。从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来看,1978-2015年期间明显偏低,既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明显低于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平均水平。2015年之后基本赶上了中高等收入国家和后期人口红利国家组平均水平,2023年达到了54.4%,与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平均水平(58.4%)和世界平均水平(61.8%)相比只有4-7个百分点的差距。当然,与服务消费发达的美国相比仍然存在不小差距。如果考虑到服务贸易逆差因素,我国服务消费与其他国家实际差距将更小。
“十四五”期间,我国服务消费比商品消费增长势头更快,成为扩大消费的重要动力。2020年至2024年,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年均增长9.6%。今年前8个月,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1%,服务消费占比持续提升。2024年,我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46.1%,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增长空间。
综合判断,当前我国消费发展到了商品消费与服务消费双轮驱动、共同发力的阶段。未来几年,伴随我国进入高收入阶段,以及人口老龄化水平持续提高,服务消费将在消费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要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大力发展服务消费特别是新型服务消费,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消费需求,使我国服务消费在未来发展阶段实现较快发展,保持消费较快增长,促进消费率持续回升。
多措并举大力培育服务消费新的增长点
中国经济时报:如何培育消费特别是服务消费新的增长点?
宋立:服务消费是伴随人均收入提高实现消费升级的重点方向,也是我国消费率与世界平均水平和发达国家差距比较大的主要方面。要顺应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变化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在增加优质商品供给的同时,大力培育服务消费等新增长点。
第一,增加优质消费供给、挖掘消费升级潜力。推进内外贸一体化,促进出口产品国内销售。进一步降低高档消费品税收,发展高档消费品进口替代。在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要有针对性地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在解决高档消费品市场的同时,推动国内消费升级换代。
第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拓展新型服务消费。一是要持续释放新生代服务消费需求。新生代的服务消费持续增长,要有针对性地增加供给,持续释放需求,发挥新生代服务消费对全社会的引领带动作用。二是挖掘中老年的服务消费需求。当前,中老年服务消费需求相对滞后,要加强休闲、健康、养老等服务供给,并对相关设施进行适老化改造,大力释放中老年的服务消费需求。三是大力发展新型服务消费等服务消费新业态,包括沉浸式体验类旅游消费、文化娱乐消费、游戏电竞等,构建服务消费新的发展和竞争优势。
第三,大力发展进口替代性服务消费,缩小服务贸易逆差。我国服务贸易逆差主要体现在教育、旅游、医疗等领域,导致部分国内消费需求转移成为外需,既压低了我国消费率、抬升了顺差国的消费率,也带来了出国留学等领域的一些乱象,要加快发展高质量教育,增加优质教育供给,把过去外流的部分教育服务消费留在国内。同时,要利用传统中医药等优势,增加优质医疗服务;进一步扩大单边开放和免征政策,吸引更多国外游客,抵消服务贸易逆差对消费率的不利影响。
第四稳操胜券配资,加快新型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消费便利性。持续推进停车场、充电桩等建设,为新兴消费创造便利条件。加快教育、医疗、养老等服务设施数字化转型。
倍盈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